第306章 诸葛先生初收徒,魏公曹操尽担忧-《三国之刘备复汉》


    第(2/3)页

    孙盛《杂记》记载,姜维投奔诸葛亮,跟母亲失散了。后来,他接到母亲的书信,让他设法回去。姜维说:“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这记载不太可信。因为姜维本是孝子,岂会致母于不顾?

    在历史上,姜维复国虽然失败,却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后人将他和诸葛亮放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

    姜维的同乡清翰林侍读学士巩建丰在他主修的《甘谷县志》里,曾这样评价了姜维:“夫深知天下事不可为而为之者,孔明是也;深知国事不可为而为之者,姜伯约是也”。

    这二人的相遇相交相知,凭的是意气相投,凭的是诚信的一脉相传。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姜维为了报答诸葛亮的知遇之恩,苦心经营,肝胆涂地,他们是同一种人,他们把感恩与报答的情义推向了极致,为后世树立了道德的标尺。士为知己者死,姜维继承了诸葛亮的军事策略和道德观,为蜀汉献出了自己毕生的才能。

    故此,咖啡在这里为姜维正名而已。

    本书中,姜维本应在天水,却跑到了冯翊来了呢?

    毕竟小说是有情节安排的,不然,现在攻打天水的队伍乃是已经年近六十岁的老将华雄和五十岁的老将曹性,一个不经意被神射手曹性射杀,岂不……

    献帝年间,姜炯跟随同郡太守平定氐族叛乱有功,被推荐给了曹操。

    进了许昌后,他很荣幸的加入了程武所部的御林军。那次刺sha天子的战斗中,他受了重伤。程虎害怕这些失去军职的士兵到处乱说,便下了杀人灭口的命令。他得知消息后,勉强逃回家中。

    那个时候的姜母还是年轻,听从了丈夫的话,抱着小姜维,折身而逃……

    这些年来在刘备辖区中,母子隐姓埋名,苟且偷生,直到姜维十六岁,终于成为了一名屯田兵。

    当见到姜维,关羽和诸葛亮两人眼睛顿时一亮。

    只见此人年纪不大,不过十七八岁,却生的国字脸宽额头英眉朗目白牙朱唇,身高近八尺,长得虽然不是膀阔腰圆,却是猿臂狼腰,站在那里英姿飒爽,更显威风凛凛!

    诸葛亮羽一眼,见到关羽在朝着自己笑,遂转头对姜维说道:“几番与邓艾交手,汝可摸清楚他的底细?”

    “回大人,此人对地形阵法颇为精通,几番用计也是被他一一破解!”姜维见到诸葛亮如此的关注自己,心中暗自高兴。

    姜维本是就是一个八面玲珑的人。只是还年轻,他锋芒未露,便好似一块璞玉尚未雕琢一般。

    诸葛亮又问了他几个问题,见他对答如流,心思缜密,心中更加喜欢。

    一旁坐在帅案后的关羽眯着丹凤眼,卧蚕眉一个劲儿的抖动着,沉如死水的红脸已经憋成了绛紫色,憋不住了,赶紧说道:“孔明,如此一块璞玉,你还不雕琢一番,也好给太子培养一个帮手呀!”

    “大将军所言极是。”这有人点破了,诸葛亮自然顺水推舟,承了关羽的人情,还落了一个好徒弟,对姜维说道,“小姜维,吾自出山以来,尚未正式收徒,不知你可愿意跟随我左右,拜我为师?”

    这真是天大的好事!

    姜维楞了一下,旋即跪倒在诸葛亮面前,连磕三个响头:“多谢老师垂爱!”
    第(2/3)页